为什么要练背?有4大好处,附:4个背肌训练动图,重塑迷人背肌

  • 时间:
  • 浏览:13
  • 来源: 我要飞吧减肥网

健身,为什么要重视练背?

练背是健身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,不仅能够塑造好看的上肢线条,还对整体健康和体态有深远的影响。



以下是练背的四大公认好处:

1. 改善体态,强化上肢线条

现代人由于久坐、低头看手机等不良习惯,容易出现圆肩、驼背等问题。练背可以强化背部肌肉(如斜方肌、背阔肌、菱形肌等),帮助纠正不良体态,塑造挺拔的身姿。

练背还能平衡上半身肌肉发展,避免“前强后弱”的不协调现象,展现清晰的背部线条,让整个人看起来更有气质和力量感。



2. 延缓衰老速度

随着年龄增长,肌肉会逐渐减少,力量会削弱,衰老问题也会随之出现。而背部肌肉是人体最大的肌群之一,练背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,有助于保持年轻的身体状态,减少因肌肉流失导致的衰老问题,如行动不便、体力下降等。



3. 提升基础代谢值

肌肉是身体的耗能组织,会影响身体的基础代谢值。练背可以增加肌肉量,而肌肉量的增加会提高基础代谢率(BMR),让你在静息状态下消耗更多热量,可以让你保持健康体重,减少脂肪堆积,帮助减脂塑形。

4. 提升健康指数

长时间的久坐不动,容易让你出现腰酸背痛、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。而练背可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,激活身体肌群,减少腰背疼痛的风险,同时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肺功能,提升整体健康水平。



如何科学练背?几个练背小贴士:

背肌是有背阔肌、菱形肌、大圆肌、小圆肌等肌群组成的,练背的时候我们要结合不同动作,全面刺激背部肌群(上背、中背、下背)。

练背之前要进行拉伸热身,激活背肌,可以降低受伤风险。进行背肌训练的时候,要从轻重量开始,注重动作标准,避免借力或错误发力。练背之后要进行拉伸放松背肌,缓解充血问题,有助于肌肉的修复。



背肌属于大肌群,不需要每天锻炼,保持一周1-2次锻炼即可,每次锻炼后要休息3天左右才能开启下一轮训练,给肌肉足够的修复时间。

最后,分享一组背肌训练动图,学习动作标准轨迹,赶紧练起来吧!

动作1:杠铃划船(Barbell Row)

  • 目标肌群:背阔肌、斜方肌、菱形肌、三角肌后束。
  • 动作要点:双脚与肩同宽站立,膝盖微屈,上半身向前倾斜至与地面呈45度角。双手正握杠铃,握距略宽于肩。收紧核心,将杠铃拉向腹部,肘部靠近身体。在顶端稍作停顿,然后缓慢下放杠铃至起始位置。



动作2:引体向上(Pull-Up)

  • 目标肌群:背阔肌、大圆肌、肱二头肌、三角肌后束。
  • 动作要点:双手正握单杠,握距略宽于肩,身体悬垂。收紧核心,肩胛骨下沉,利用背部力量将身体拉起,直到下巴超过单杠。在顶端稍作停顿,然后缓慢下放身体至起始位置。



动作3:器械下拉(Lat Pulldown)

  • 目标肌群:背阔肌、大圆肌、肱二头肌。
  • 动作要点:坐在下拉器械上,双手正握把手,握距略宽于肩。收紧核心,肩胛骨下沉,将把手拉向胸部。在底端稍作停顿,感受背部收缩,然后缓慢放回把手至起始位置。



动作4:硬拉(Deadlift)

  • 目标肌群:下背部、竖脊肌、臀大肌、腘绳肌。
  • 动作要点:双脚与肩同宽站立,杠铃置于脚前,双手正握杠铃。屈髋屈膝,保持背部挺直,核心收紧。用腿部力量将杠铃拉起,直到身体直立,杠铃靠近大腿。缓慢下放杠铃至地面,保持背部挺直。



建议:每个动作做3-4组,每组8-12次(硬拉可适当减少次数,做3-5次)。

猜你喜欢

减肥,多吃这 6 种食物,一个月轻松掉秤10斤

减肥的人,要知道什么能吃,什么不能吃,才能更好的控制热量摄入,减轻身体负担,让身体更加高效运转,促进体重的下降。减肥的人,多吃这6种食物,让你一个月轻松掉秤10斤:1.绿叶蔬菜

2025-04-02

这6种主食,竟然是发胖“元凶”!不是米饭 也不是面条

6种很多人爱吃的主食,却是发胖的元凶,热量比米饭、面条高多了:1.油条很多人早餐喜欢吃油条配豆浆,但是,油条经过高温油炸,热量翻倍,一根油条的热量达到了230大卡,还含有反式脂

2025-04-02

5 个男士的最佳抗衰老动作

男人要重视力量训练,力量训练可以提升肌肉维度,让你保持充沛体能,并且塑造紧实的身材线条,还能有效抵抗衰老速度。分享5个适合男士的最佳抗衰老动作:动作1、俯卧撑俯卧撑可以锻炼胸部

2025-04-02

半年瘦了35斤后才明白,减肥其实很简单,只需要两个字

小编花了半年时间减掉了35斤,才明白,减肥并不是简单、粗暴的饿肚子,减肥成功的关键就俩字,那就是坚持。如果你一味的饿肚子、水果代餐是无法坚持下来的,减肥最终会以失败告终。如果你

2025-04-02

2025年版男女标准体重表㊙️来看看你超标了吗?

不同身高的男女,对应的标准体重是不同的。我们来看看2025年版体重对照表(身高150-190cm),看看你是否超标了?你还可以通过BMI公式进行计算。BMI(体重指数)是一个常

2025-04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