瘦了30斤才知道:让脂肪不断下降的10个小习惯

  • 时间:
  • 浏览:41
  • 来源: 我要飞吧减肥网

瘦了30斤才知道,网上各种水果代餐,过度节食挨饿的方法,是无法让人成功瘦下来的,减肥不要想着走捷径,而要养成自律的生活习惯,创造热量缺口,体脂率自然会下降。



减肥30斤后总结:让脂肪不断下降的10个小习惯!

一、补充低脂肪、高蛋白肉类

不要害怕吃肉,食肉可以给身体补充蛋白质,蛋白质不容易转化为脂肪堆积,蛋白的饱腹时间久,可以降低暴饮暴食几率。

我们要避开肥肉、五花肉等高脂肪肉类,选择鱼肉、虾蟹、瘦肉、鸡胸肉都低脂肪食物,每餐一拳头分量的肉类,可以促进肌肉合成,降低暴饮暴食几率,从而控制体重。



二、多吃高纤维蔬菜

各种不同的蔬菜可以给身体补充纤维素跟维生素,有效促进肠道蠕动,膳食纤维吸收水分后会膨胀,有助于软化大便,改善便秘问题。

建议,一餐饭中有一半以上是蔬菜,主食、高蛋白食物各占1/4即可,蔬菜可以每天轮换,各种生菜、菜心、胡萝卜、白菜、甘蓝、上海青,这样可以提升饮食的趣味性。



三、放慢吃饭速度

研究发现,吃饭速度慢,细嚼慢咽,一顿饭20分钟的人,一餐饭下来的进食量会比狼吞虎咽的人减少10%以上。

大脑接收饱腹信号需要时间,吃饭速度慢反而控制避免过量进食,控制卡路里摄入。保持饭吃八分饱就停下来,可以缩小胃容量,让你不饿肚子,也能慢慢瘦下来。



四、调整吃饭顺序

学习瘦子的吃饭习惯,饭前先喝一碗汤、一杯水,可以降低饥饿感,控制正餐进食量,饭后就不要喝汤喝水了,这样容易撑大胃容量,不利于减肥。

同样的,水果适合饭前吃,饭后就不要吃水果了,水果在白天吃,晚上不要吃,这样可以避免晚上脂肪堆积。



五、督促自己动起来

想要降低体重的同时,收获健康的身体,就要养成运动锻炼的习惯。对于久坐不动的人来说,你要提升每天的步行数,最好每天步行8K步以上,晚上可以安排半小时健身操、广场舞或者慢跑训练,可以强化体能塑造,提升活动代谢。

每周安排3次抗阻力训练,从深蹲、俯卧撑、山羊挺身这几个复合动作入手,可以强化身体肌群,提升基础代谢值,让你不知不觉燃脂。



六、控制主食摄入量

减肥的人不要拒绝主食,适当主食摄入可以给身体补充碳水,提供代谢动力。减肥期间,我们可以适当减少主食摄入,每餐一拳头的分量,可以满足身体的最低运转需求。

为了降低饥饿感的出现,我们应该多吃粗粮,少吃精细主食,远离劣质碳水,选择燕麦、薯类、豆类、玉米等复合碳水,升糖比较慢,保持时间更久,有助于控制体重。



七、保证休息时间

充足的睡眠作息,可以促进身体机能的修复,瘦素水平比较旺盛,白天也能更加高效运转,脂肪也不容易堆积起来。

你需要看看自己每天睡多少个小时才能保证白天精神状态,有的人睡6个小时,有的人要睡8个小时,像小编需要每天10个小时睡眠,中午就不用午休了,一整天精神充沛,也不会迷上宵夜、下午茶这些高热量食物,体重自然会有所控制。



九、控制饮酒量

很多人平时喜欢喝酒,而过度饮酒会让你的热量摄入超标,出现啤酒肚。我们应该控制饮酒量,选择茶水、枸杞水等健康的饮品,避免多余热量的摄入,体重自然会降下来。

十、定期测量体重

保持测量体重的习惯,这样可以更好的监督自己,每次想要吃美食的时候都会思考一下热量会不会太高,会不会导致体重上涨。平时养成自律的行为习惯,体重自然会更快下降。

猜你喜欢

减肚子最有效的 5 个方法,2个月恢复紧实小蛮腰

为什么腰腹容易堆积赘肉?人体脂肪分布受遗传影响明显,亚洲人更易出现「中心性肥胖」(腰腹脂肪多、四肢较细)。女性更易在臀部和大腿囤积脂肪(雌激素作用),而男性和更年期后女性则倾向

2025-04-18

让你“悄悄长寿,多活30年”的8个好习惯。

真正长寿的人,从不刻意讲究养生,却能够不知不觉活到上百岁。而他们的长寿秘诀,隐藏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:那些长寿老人拥有的一些好习惯,如果你也能学会,可以多活3

2025-04-18

意外发现了“隔天饿两顿”,掉秤真的太快了!

很多人为了减肥尝试了各种方法,比如,各种水果代餐法、不吃主食等,这些都是比较极端、不科学的方法,容易导致肌肉流失、营养不良,恢复饮食后身材也会快速反弹回来。在减肥路上,小编走过

2025-04-18

爱自己的最好方式:坚持早起跑步!

为什么建议你早起跑步?早起跑步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,坚持晨跑,不仅能塑造好身材,更能从生理、心理、甚至人生状态上彻底改变一个人。但很多人尝试早起跑步却失败,要么起不来,要么跑不动

2025-04-18

减肥,做到这6个戒,8周腰围缩小一圈

想要快速减掉腰腹脂肪,光靠运动还不够,戒掉一些发胖恶习才是关键!减肥做到这6个“戒”,坚持8周,腰围至少缩小5-10cm!1.戒看得见的糖分过多糖分的摄入会直接转化为内脏脂肪堆

2025-04-18